在“裸奔”3個多月后,包括支付寶、銀聯在內的首批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終于重新戴上牌照。
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jiān)管強化趨勢明顯,支付牌照成為稀缺資源,共有270家支付機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其中有三家被正式注銷預付卡公司的支付牌照。在2015年2月到12月間,各投資機構以參股、控股、收購三種合作方式間接獲取支付資格。2015年支付牌照相關合作投資機構共有13家,以參股方式參與的最多
在平安集團整個互聯網金融版圖里,壹錢包業(yè)務的角色相當重要。在去年全國最大的積分通用平臺——萬里通合并納入平安壹錢包后,平安壹錢包旗下業(yè)務共涵蓋壹錢包客戶端、支付插件和積分服務三大板塊,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金融領域支付和消費積分服務。
恒大集團已經完成了對廣西集付通的收購,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收購價格在5.7億元左右。
2016年8月,支付寶、微信等獲發(fā)香港首批儲值支付牌照。
美的集團以大約3億元完成對深圳神州通付的收購,至此美的集團已經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目前,對支付牌照最渴望的莫過于美團大眾點評以及滴滴出行等互聯網巨頭,而支付牌照的缺失,也成為美團大眾點評等企業(yè)能否邁上新臺階的最大障礙。
第三方支付牌照儼然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業(yè)務模式日趨清晰的之前打下業(yè)務基礎的支付公司尚在少數,剩下的已經失去絕佳時機,好的結果只能是坐等資本市場的收編了,對于第三方支付這個現今的潮流趨勢,如不抓緊加入,一步落后則步步落后,這使得眾多資本開始尋找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殼公司進行收購成為常態(tài)。
最后,邦聚網絡啰嗦一句:支付業(yè)務許可證是為了加強對從事支付業(yè)務的非金融機構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